## pgEdge 的 `exec_node()`:简化的分布式数据库管理 pgEdge 是一个分布式 Postgres 系统,专为全球、多主部署而设计。管理这些集群需要执行命令——例如 DDL 语句或管理任务——在*特定*节点上,而标准的复制并不总是能处理这些。为此,创建了 `exec_node()` 函数。 `exec_node()` 允许用户从数据库内部远程执行 SQL 命令,目标可以是单个节点或整个集群。它特别适用于那些设计上不进行复制的操作,例如创建数据库、更改系统设置或管理 Spock(pgEdge 的逻辑复制扩展)。 该函数简化了以前需要手动登录或编写脚本的任务,提供了一种更安全、更可审计且易于自动化的解决方案。示例包括在特定节点上运行维护 (`SELECT exec_node('VACUUM ANALYZE;', 'node1');`) 或在所有节点上设置 GUC 值。 `exec_node()` 无缝集成到现有工作流程中,减少错误并简化 pgEdge 用户的集群管理。它在 GitHub 上可用 ([https://github.com/pgEdge/](https://github.com/pgEdge/)),并显著提高了运营效率。
Canonical 已经扩展了其 Ubuntu Pro 的 Legacy 附加组件,现在为 Ubuntu LTS 版本提供总共 **15 年的安全维护和支持**,起始于 14.04 LTS。这满足了在受监管行业或存在硬件依赖性的组织的需求,这些组织升级会带来破坏性和高昂的成本。
此前提供 12 年的覆盖,扩展的 Legacy 附加组件为操作系统、内核和关键开源组件提供持续的安全补丁——主动解决漏洞,而无需进行主要版本升级。
该附加组件在初始 10 年的标准支持(包括 ESM)之后可用,价格比标准 Ubuntu Pro 高出 50%。故障修复支持仍然是可选的。现有的 Ubuntu Pro 订阅者可以无缝延续覆盖范围;无需采取任何操作。此次扩展为基础设施现代化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现实的时间表。
## Intel 386 与标准单元逻辑的兴起
为了应对雄心勃勃的 28.5 万晶体管 386 处理器(1985 年)的排期挑战,英特尔采用了**标准单元逻辑**——当时一种革命性的方法。 这种技术不用手动布局晶体管,而是使用软件自动放置预先设计的标准化电路(“标准单元”)并连接它们之间的布线,从而大大加快了设计过程。 这存在风险,因为软件限制可能会阻碍芯片密度,但最终 386 芯片的完成时间*提前*了。
对 386 电路的研究揭示了标准单元区域内意想不到的设计选择。 这些包括用于寄存器选择的令人惊讶的大型**多路复用器**(由于 x86 架构的寄存器灵活性而变得复杂),一个可能作为后期错误修复添加的**错位晶体管**,以及实际上是独立晶体管用于扩展多路复用器功能的“**假反相器**”。
386 上标准单元逻辑的成功至关重要,使英特尔能够过渡到 32 位计算,并巩固了 x86 架构的统治地位。 虽然英特尔没有发明标准单元逻辑,但他们的实施和定制软件开发对于 386 的成功至关重要。